高校審計多影響科研 審計署:借口不成立
財稅資訊審計不僅僅是按照既有的法,對于審計當中發現的已經過時、不適應形勢的規章,審計部門還會推動相關改革。
高校審計檢查太多影響科研工作開展?針對近期某高校教授寫信反映的該問題,審計署今日回應指出,已與該教授核實,經梳理發現,上述檢查中沒有一次是國家審計機關的審計。審計署相關司局領導還表示,不存在審計人員故意為難科研人員的情況。
并不是所有的監督檢查都叫審計
審計署教科文衛審計司司長崔振龍、財政審計司司長郝書辰今日接受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
崔振龍就上述問題回應說:“我們也向他本人核實了有關情況,把接受的檢查梳理了一遍,有資金管理部門的督察、課題管理部門的項目檢查、單位進行的內部審計等等,恰恰沒有一次是國家審計機關的審計!
他指出,目前社會對審計的理解還有偏差,“審計”這個詞被泛化了,并不是所有的監督檢查都叫審計,比如上級對下級的檢查、基于管理進行的評審評估,這些從被檢查方的角度感覺跟審計一樣,但并不是審計。
“如果從學術和法律角度來看,稱之為審計的有三種類型:一個是國家審計機關所實施的審計。另外,在廣大企業、政府部門以及單位內部設有內部審計。還有師事務所進行的審計!贝拚颀堈f。
政府部門一說要管就是去檢查
郝書辰有高?蒲腥藛T的經歷,他從自身經歷介紹說,接高?蒲腥藛T接受的檢查一般來自幾方面:一是項目管理單位組織的年度考核、中期檢查、中期考核、評審評估等;再有就是經費管理部門對經費使用進行的檢查;另外,項目的承擔單位如高校、科研院所,為了避免在項目主管單位和經費主管單位檢查的時候出現問題,自己也會組織審核檢查。
另外,國家審計機關對于使用國家財政資金的項目也會進行審計監督,但是這種審計監督次數非常有限。
崔振龍認為,檢查過多跟政府部門職能轉變不到位相關。很多政府部門把檢查作為管理的手段,一說要管就是去檢查!敖裉炷闳z查了,你的檢查結果別人不知道,第二天其他機構又去檢查,導致重復檢查、過度檢查,也客觀上影響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郝書辰介紹,對項目主管部門、經費主管部門放權不到位、服務不到位,檢查過多、評審過多、評審環節過多,加重科技工作者的負擔的問題,審計署將通過審計進一步推動相關部門深化“放管服”改革。
審計故意為難科研人員?不成立
現實中,部分高?蒲性核芾砣藛T,借口無法突破審計規章,怕出事、怕違規,干脆不讓科研人員“碰”項目的申報。對此類情況,郝書辰在接受訪談時表示:“為了避免自己在管理當中存在或者和產生失誤而阻止科研人員申報項目、申報行為,是典型的不作為、亂作為,今后在審計工作中要發現一例查處一例!
“很多人員說怕審計這一關過不了就不去做這個事情,這個問題需要探討一下。探討什么呢?審計是不是故意為難科研人員?”崔振龍說,“我覺得這是不成立的。審計自己不制定規則,我們審計過程中還要區別客觀情況,實事求是的去評價問題!
他指出,審計自己不制定規章,規章一定是相關主管部門制定的,審計只是監督它落實。社會上確實有一些人找借口,說審計阻礙了他的作為,這都是推托責任的一種表現。
不僅如此,崔振龍說,如果經費是實實在在的用在了科研項目上,那審計人員不見得死卡已有的規章去評價。因為審計不僅僅是按照既有的法,對于審計當中發現的已經過時、不適應形勢的規章,審計部門還會推動相關改革。
對“審計就是為了挑毛病”的說法,他澄清表示,審計人員是按照國家法律規定的要求來開展審計。審什么、怎么審,國家法律都有具體規定,而不是審計人員為了挑毛病。